12月8日晚間,國內創新藥龍頭恒瑞醫藥突然宣布終止2020年股權激勵計劃,并回購注銷已經授予但未解禁部分的股票。此次回購注銷涉及約1700萬股。
恒瑞醫藥方表示:自公司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以來,公司積極推進本激勵計劃的實施工作。鑒于當前行業市場環境和公司股價波動的影響,繼續實施2020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難以達到預期的激勵目的和激勵效果。經審慎研究后,公司董事會決定終止本激勵計劃并回購注銷相關已授出但尚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止。
在恒瑞醫藥2020年股權激勵計劃中,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為以2019年扣非凈利潤為基數,2020年,2021年,2022年扣非凈利潤增長率分別不低于20%,42%,67%。
恒瑞醫藥2019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49.79億元,2020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59.61億元,剔除股權激勵費用影響后較2019年度增長21.49%。2020年目標已經達到。
2021年前三季度,恒瑞醫藥實現扣非凈利潤41.49億,較2019年前三季度35.36億增長17.34%,此增長率顯然沒有達到股權激勵的考核目標。
若2021年達到股權激勵考核要求,則四季度單季度扣非凈利潤需要達到29.21億。恒瑞醫藥2020年四季度單季度扣非凈利潤18.20億,2019年四季度單季度扣非13.20億。以其歷史業績看來,今年的股權激勵達不到目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再來看其股價表現。2020年股權激勵授予價46.91元/股,自2021年1月8日創下歷史高點97.23元/股(復權價)后,便一路掉頭之下,股價至12月8日收盤50.36元已接近腰斬。以12月8日收盤股價來算,股權激勵給員工帶來的收益只有約7%,與其他公司股權激勵相比,激勵效果實在不算太大。
昔日國內醫藥龍頭為何會落入今天這般地步?
隨著醫藥行業變革和競爭的加劇,藥企普遍面臨更大的挑戰,作為中國醫藥創新龍頭企業的恒瑞醫藥也在加速調整轉型。
恒瑞醫藥早前積極布局創新藥,2018年、2019年、2020年研發費用分別達26.7億、38.96億、49.89億,分別占當年營收比例達15.3%、16.7%、18%。隨著研發投入不斷加大,恒瑞醫藥在創新藥研發上的布局已經開始進入收獲期。目前,恒瑞醫藥手握8個獲批上市的創新藥。今年上半年,恒瑞醫藥創新藥銷售收入達52.07億元,占營收比例近40%。
而隨著2021年國家醫保談判落幕,恒瑞醫藥的8款創新藥均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創新藥被納入醫保名錄,這是對創新藥研發成果最大的肯定,但是醫保的帶量低價集中采購也限制恒瑞營收增長。
創新藥營收增速是恒瑞醫藥未來業績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集采大大限制了這部分的營收增長。這正是今年以來恒瑞醫藥股價持續低迷的原因。
恒瑞醫藥此前已有包括CDK4/6抑制劑達爾西利等四款創新藥進入上市申請階段,研發管線中的50多個在研創新藥,涵蓋抗腫瘤、糖尿病、風濕免疫、心血管疾病、抗感染、血液、疼痛管理、眼科及其他等多個領域。此外,恒瑞醫藥近日還與法國Iktos簽署了AI新藥研發平臺戰略合作協議。
恒瑞醫藥副總經理陶維康博士表示,創新未來依然是恒瑞的核心發展戰略,恒瑞對探索和應用人工智能等賦能技術來革新和加速創新藥物的發現有著濃厚的興趣。未來也將持續增加研發投入,以更好地解決當前未滿足的臨床需求。